經濟發展的真正意義

過去兩個世紀嘅市場經濟發展,究竟話咗啲乜嘢畀我哋知?

經濟發展的真正意義
Photo by Nastya Dulhiier / Unsplash

選擇更多元.效率更高.抗逆力更頑強

01,傳統經濟學教科書令好多人以為,GDP 越來越大就等於經濟增長、社會進步。呢個係一個好典型嘅謬誤:將量度事件嘅方法,當作事情嘅本質。正如消費物價指數同通脹,CPI 只係量度方法通脹嘅方法,而唔係通脹本身。

02,但政工作者同官僚,好多時會將達標當完成任務;例如某國嘅保八、保七、保六。又例如,近來好多人講返五十年前嘅 Nixon Shock;當年除咗「棄守兌換黃金保證」,其實亦同時頒佈行政命令,唔畀物價同工資上漲。治標,唔治本。

03,當年嘅通脹有冇受控?梗係冇;但世界末日亦都冇重臨。正如之前所寫,通脹同超級通脹,係兩回事;正如七孔流血還七孔流血,死還死,係兩回事。持續嘅通脹,係政府對持有貨幣嘅人徵收嘅「財富稅」。如果你要避,可以選擇非貨幣嘅資產。但超級通脹,係對政權以及貨幣信心完全崩潰;同恆常而又預期當中嘅通脹,唔係程度上嘅分別,而完全係兩回事。

那些年的貨幣危機
那些年的貨幣危機,對我哋香港人又有乜啟示?

04,通脹,另一個理解,就係: 「太多貨幣追逐太少貨物」從呢個基本定義,又可以引伸落去得出結論:「貨幣嘅量,無疑係增加咗;但與此同時,由於資金成本大跌,促進咗市場嘅發展,所以貨物亦都增加咗,價格亦可以保持相對穩定。」

05,假果以上呢個講法成立,即意味今時今日嘅金融市場,可以好有效咁將增加咗嘅貨幣同信貸,變成生產力。有一派學說,Adaptive Market Hypothesis ,認為市場會因應政治制度、科技水平、社會文化、環境等而調節。呢度所講嘅調節,唔單只係教科書經濟學裡面嘅「價」「量」關係,而且指市場好似一個會學習,有生命嘅整體,會因應唔同嘅條件,漸漸演進出一個最有效率嘅存在模式。亦解釋咗,點解從前央行印銀紙,市場會反應唔切;但今時今日,就會好有效率咁,將呢啲新嘅紙變成股票,股票又變成各種新奇有趣嘅事。

06,順帶一提,有人話作為 CEO,Tim Cook 比 Steve Jobs 更成功,因為佢過去十年,令 Apple Inc 帶來更多市值。但試下想像由 Tim Cook 去帶領 1997 年嘅 Apple Computer , 結果又會點?唔係話 Tim Cook 唔叻;但兩個唔同嘅人,兩個唔同嘅時代,係無得去比較。

07,2011 年 Tyler Cowen 寫咗一本小書,叫做 The Great Stagnation,內容大意係美國由 1970 年代嘅經濟增長,主要來自從科技,新經濟等領域嘅 low hanging fruit ;而呢啲觸手可及嘅果實,買少見少,經濟增長唔會再好似過去咁明顯。

08,結果過去十年,社會、市場嘅轉變其實遠超多數人嘅想像。甚至可以大膽講,時過境遷之後,好多人都仲未意識到,轉變其實有幾咁大。究竟過去十幾年世界嘅經濟增長咗幾多?又應該點樣去量度?係唔係真係可以從好簡單咁,所謂嘅 real GDP 增長,就見得到答案?最終嘅問題係,點先為之社會進步、經濟增長?

=文章餘下部份,訂戶專享 =